最近和朋友去看了《愛的萬物論》這部電影,聽到片名還在想說這是在演什麼,看了之後才知道原來是在講史蒂芬‧霍金博士的故事,突然覺得這個片名取得好爛…看完該片之後有個想法是,天才不論變化成怎樣(外在的形式)都還是天才,像我這樣的平凡人還是過著平凡的日子就好了,所以在這邊寫寫心得就很心滿意足了。
本文不談霍金博士一生如何如何,也不談他帶來了什麼樣的影響,畢竟這些東西去查一下、看一下就會知道的,無須由我(也沒資格)在這邊評論。同時,本文也不談在霍金博士所處於的時空背景下的性別文化,僅就該片所呈現出來的議題,討論現今情況下的性別議題。本文將針對《愛的萬物論》片中的呈現與資訊(不論與真實相符或相違),從三個面向(議題)來討論,一、無性生活:身心障礙者的「性權」?二、限制「性」:生理女性被限制的「性」。三、愛的真諦:讓愛的人得到「真正」的幸福。
一、 無性生活:身心障礙者的「性權」?
劇中有一幕是霍金博士的雙腳已經無法走路,需要坐在輪椅上行動,但由於那個年代的公共建設尚未設計方便無障礙空間,所以需要他人的幫忙。此時,霍金博士剛取得博士學位之時已經生了兩個孩子,他朋友在協助他上樓梯時問了他:「即使得到這種病,也不影響你生殖功能?」霍金博士回答:「這兩個(指神經系統與生殖系統)是分開的。」所以當小孩最大的約十歲時,他又有了第三個小孩。
一直以來,我們常常會忽略身心障礙者也有「性」需求,甚至會認為他們不可能會有「性」需求,往往都是旁人(如夫母親)限制了他們的性。例如不久之前同志諮詢熱線曾辦了一個「手天使」的活動去幫助身心障礙者,以解決他們的「性」需求,但是卻需要在他們的父母親不在時完成這件事情,並且趕在他們父母親回到家前離開。即使沒有明確的限制「性」,但環境卻也讓他們難以開口表達其需求,甚至在身心障礙者的身邊人都會認為說:「你們不該有情慾。」
為什麼?因為他們是「生命鬥士」嗎?因為他們是「天使」嗎?就因為他們身為「身心障礙者」,所以「理所當然」不會有/不需要/不應有「性權」嗎?
「子非魚,安知魚之樂?」
二、 限制「性」:生理女性被限制的「性」。
延續著霍金博士被限制的性,連帶的也使霍金博士當時的妻子Jane也受到非難。由於霍金博士的情況使得家中需要多個人手幫忙,剛好那時教堂有位願意幫忙的人(即強納生,現為Jane的先生)。一切看似順利,在此時霍金博士一家也生下了第三個孩子,在一次的家庭聚會中,所有人開始議論紛紛:「這個孩子是史蒂芬的嗎?還是那個女人跟那個男人的?」這樣的問題包含了兩個意涵:一、即是前面提到的,身心障礙者無法也不需要「性」。二、這個女人不守婦道。
好一個不守婦道,誰的「婦道」?為何會有「婦道」?為何要守「婦道」?守什麼「婦道」(即,「婦道」是什麼)?
簡單而言,嫁入他人家即為他人家(之物)。守的是他人家之「婦道」、為他人家守「婦道」。與其說「婦道」,不如說「父道」。因為丟臉的會是「他人家」:連個女人都控制不了,真是笑死人了,她跟人跑活該。
在霍金家族便可以如此的解讀:「這個女人因/趁我兒子(姪子、孫子)這樣狀態時,和其他人亂搞,還將這孽種登堂入室的來炫耀?這讓我家族的面子往哪擺?當初就認為她會選擇我兒子是心懷不軌,如今印證了吧!」
被限制的不僅是身心障礙者的性,連同她/他身邊的人的性也一同被限制了。
不過,「女人」(此處指的是生理女性)的性在整個父權體制下,不論是不是因為身心障礙者被限制的性,都是被限制著。如一有違反其(父權體制的)準則,則遭受無比的非難(此處請參考最近「太陽花女王劉喬安」事件,延伸閱讀:本專欄及基進女性之聲之相關文章)。
女人被限制的性也非如此的單純,上面所提到的Jane與強納生之間,即便兩人對彼此有意思,卻也受制於史蒂芬,約束自己的「慾望」在「友情」之中,直到得到史蒂芬的認可時,Jane才能選擇他者。這不免讓我想起彎彎事件中,最後卻因得到丈夫得原諒而落幕,比較起九把刀事件與接下來要談的阿基師事件可為天壤之別。女人的性,終究還是被限制在男人的「同意權」中,而男人的性,卻可以掌握在自己的手中,真是可笑可笑。
三、 愛的真諦:讓愛的人得到「真正」的幸福。
情慾是流動的,感情當然也是。即便Jane深愛著史蒂芬,但是,事情的變化總是無常,更何況當初醫生也說史蒂芬只能活兩年,結果活到現在,根本逼死人(大誤)。當強納生開始幫助霍金與Jane時,強納生與Jane之間也開始產生了某些情愫,進而引發上面那段所說的(假)外遇事件。這一切也都看在霍金的眼裡,直到家中請了看護伊蓮後,霍金與伊蓮開始產生情愫(或許是故意的?),霍金才了解到Jane的心情,因而兩人正式離婚,彼此過著第二段婚姻生活(根據維基的說法,兩人現在又生活在一起,不過,在該片的片尾說Jane還是與強納生在婚姻中,也許兩者並無衝突)。
最近的事情很多,除了上面提到的太陽花女王事件外,另一件與之相關的即是阿基師事件。阿基師事件被我放到這邊來談,即是我不想談論他的外遇怎樣怎樣,因為就我單純而言,我會認為這件事是一種「父權」的延伸:「我很有能力,可以宰制除了我老婆以外的人,所以我搞外遇。」當然,這件事情不能那麼單純的這樣來看,可以討論(批判)的地方還有很多。既然我將這件事情放在這邊來談,不啻是想要說:「感情的事情本來就不是唯一、絕對,既然他/她心已不再,用各種手段想要挽留也沒用,不然彼此給彼此一個海闊天空的機會,讓兩個人都開心。」意即在阿基師事件中也許是一個願打、一個願挨,同樣的,這樣的說法也當然可以放在九把刀事件與彎彎事件中,畢竟我們都不是當事人,如何知悉他們之間的情形,又能以何種角度去批評、非難他們?更何況,情慾的展現,不僅是做為自己的性自主權的運用,也是挑戰社會制度、道德風俗的壁壘,就這層面而言,實在值得鼓勵與佳賞。當然,以目前現實而言,不管怎樣大多數都是生理女性受傷,但也並非所有情況都是如此,而且在大多數的情況下也沒辦法那麼簡單的來討論感情或情慾的事情,畢竟「牽扯到人心(不論當事人或是你我、旁觀者),就沒有那麼絕對」。
最後,我想要用影片中,霍金說的最後一句話做結尾:「Look what we had。」(字幕翻成:「看看我們的小孩」,這樣說是沒錯,但是我個人會覺得並無法很好的詮釋編劇想表達的意思,特別是在這部片中,所以這邊我只想用英文呈現)即我常對朋友說的:「珍惜現在所擁有的。」很簡單的道理,卻常常忽略。(這邊可不是又要情慾/情感侷限於一對一的態樣之中)同時也要提醒,除了有關「性」議題之外,還有很多議題是需要注意的,不要被媒體牽著走。
作者:被世界遺忘的元素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