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uxy夜店在元旦假期被抄之後,隨著新聞時間的演進有幾個小點可以看,首先是媒體第一時間有「學乖」了,例如TVBS說:逮捕62名男子。多家媒體隻字未提男同志,甚至連受訪的大安分局分局長薛文容面對媒體詢問「上面是什麼樣的團體?」也回答:「大概都是男性的團體,這樣子。」也就是說,「新聞事件跟性傾向脫鉤」說了幾十年似乎有些見效——我們顯少看到「頂新集團異性戀董事長魏應充捲入食用油造假事件」、「異性戀陳為廷自行公佈性騷擾案底供選民檢視」等,既然有問題的是違法行為(油品假造、騷擾本身、持有毒品),就沒有必要在當事人前面加上什麼樣的身份位置;所以如果報導標題「同性戀在夜店吸毒」,就是一個沒有必要的標題。

  這樣的說法似乎行得通,也有其媒體識讀的意義,因為同樣的,「外勞烹狗」、「原住民喝酒鬧事」這些企圖用揭示行為人的身份位置來彰顯發言者的道德高位之寫作,也同樣值得批判。另外還有一種揭示身份位置的不是汙名化,而是「奇葩化」,例如:「女性」機師好厲害、「男性」護士好溫柔。下次有機會翻開報紙或看電視新聞的標題時,可以去思考哪些是「揭示行為人的身份位置來彰顯發言者的道德高位之寫作」?哪些是「奇葩化」?以及又有哪些是「省略不說的預設」?

迷幻光線 

圖片來源:MGdesigner<迷幻光線/light illusion>

  但我知道一定有很多人不(只)滿足於媒體終於把「同性戀在夜店吸毒」改為「有男子團體在夜店吸毒」而已,因為這產生了「粉飾焦慮」。粉飾焦慮可以區分成三種,第一種是「對外的」:也就是說更會提高警覺的去「貨比三家」、嚴選比較哪個白癡新聞台/報紙還是白痴的冠上「同性戀」三個字在報導中。所以這很焦慮,甚至比以前更焦慮了(因為以前每一台都說同性戀,反正爛了都爛了,也就不用查了)。

  粉飾焦慮第二種是「對內的」:這種來自於社群內部的「清老鼠屎」(或是自我小警總說),也就是說,身為男同志好不容易跳脫出「男同志 = 吸毒 = 濫交 = 什麼什麼...(自己可以再接N種)」,竟然還有社群內部的人膽敢吸毒!就像是超級馬力好不容易要爬爬爬再差一小段就準備要跳上旗杆了,卻在最後一個峽谷跌進去,就會有一種前功盡棄的感覺。那過去十幾年來那麼辛苦去除污名在做什麼?

  這邊先把前兩種解決吧,難道不覺得經營一、二的「粉飾」很累嗎?我們可以去花時間媒體識讀跟別人講說什麼叫做「揭示行為人的身份位置來彰顯發言者的道德高位之寫作」,但如果你要每一家媒體都(政治正確的?)乖乖配合,是在戒嚴/言論控制嗎?同樣的,第二種,人家想要做什麼事(如:娛樂性用藥、多人性愛)甘你屁事噢?憑什麼說什麼「前功盡棄」?前什麼功?又為什麼要有功?或者「壞了一鍋什麼粥」的想像共同體?這種「同志只該怎樣怎樣、不能怎樣怎樣」不也是一種白色恐怖?這種粉飾很常出現,就像318社會運動佔領立法院期間,裡面的成員也企圖營造想像共同體,例如:不能太親熱、不能酗酒高聲喧嘩、垃圾要分類,只要有人「被抓包了」、「違規了」(違了什麼規?誰的規?),就會被切割,或者用更大的力氣粉飾。累不累?何苦呢?

  面對第二種的粉飾要怎麼解決?切割絕對不是上策,因為人的行為模式是最難捉摸的,與其切割(不完)、與其警總(不完),為什麼不把別人會拿來「攻擊」當成「把柄」作為「老鼠屎」的東西,就大辣辣、理直氣壯(和)放在自己身上呢?自己身體太柔弱放不下沒關係,那能不能好好來談「屎」?例如回問質疑「屎」的敵對方:他們為什麼不能親熱?他們為什麼不能喝酒?被媒體看到垃圾不分類會怎樣?同樣的,為什麼「男子團體」不能吸毒/娛樂性用藥?

迷幻光線(黃光)  

圖片來源:MGdesigner<迷幻光線/light illusion>

  第三種粉飾焦慮比較高級,是不滿於「粉飾」本身,害怕因而不看見結構因素,所以也不樂見「有男子團體在夜店吸毒」就停止討論男同志的空間權。這一說看似非常有理、道德、宏觀結構,但也有「受害者說」與「代言」的問題。因為第三種粉飾不滿於議題被粉飾,所以我就直接攤牌來講了,男同志最常被主流討論的空間問題不外乎是「為什麼男同性戀很多人要在二二八公園釣人?有哪個異性戀群體會在哪個公園公開場所釣人嗎?而且為什麼要在公廁四腳獸?」或是「溫泉就溫泉、三溫暖就三溫暖,為什麼男同性戀要在裡面打砲?有哪個異性戀會在那邊打砲嗎?」我認為早在20世紀末期,既有文獻已能回答上述問題了——不外乎是:同性戀在既有的社會規範裡面是不被視為正常的一群,所以他們的情慾只能在特定的場合才得以釋放,所以有這樣的行為是結構因素。也有學者用「異質空間」除了揭示性少數vs.異性戀主流在權力作用下所形成的空間,亦正面看待性少數「佔領」某個既有空間的積極意義。

  這些都很好。但我想質疑的是,先生小姐,我們現在已經到西元2015年了噢!如果接下來發生的許多男同志的新聞都想要用早年的「結構因素說」來幫當事人「代言」,是不是…有點不上道?

為什麼男同志要開趴?(因為他們被異性戀主流壓抑,沒有情慾宣泄的出口)
為什麼男同志要吸毒?(因為他們被異性戀主流壓抑,沒有情慾宣泄的出口)
為什麼男同志要在三溫暖打砲?(因為他們被異性戀主流壓抑,沒有情慾宣泄的出口)

 

  如果是這樣談,我還真的會翻桌。那總歸來說,你還是不樂見開趴、不支持吸毒、反對在三溫暖打砲啊!「結構性代言說」最好不要遇到當事人跳出來說,不不不,其實我也不是什麼「同志才必須在特定的空間、特定的時間才能做自己」——那樣才是真正的「被抓包/被打臉」。以打野砲為例,早年賴正哲和吳文煜研究二二八公園和高雄愛河畔男同志打野砲的「性慾地景」,裡頭都有指出這些地方「可以作為不再是異性戀壓迫下的異質空間」,男同志可以在這邊知道遇到的人都有相同的性慾(不用怕釣到異男)。好,那假設既然當年的問題是在異性戀壓迫下怕釣錯人,所以男同志發展出異質空間,那從21世紀初開始出現網際網路,甚至是最近幾年的手機app(可以和附近的同志即時聯絡),那麼此時此刻還出現在某些特定的公共空間獵豔約砲的男同志還有正當性嗎?

「同志必須在特定的空間、特定的時間才能做自己」?

  許多有野砲釣人經驗的受訪者告訴我,他們享受野獵的刺激感,或是懷念過去沒有網路而在特定的公共空間隱微興奮與羞恥交雜的獵艷互動;這些受訪者不只有年長者,也大有會用網路的年輕世代。如果「只」用結構說來想幫公共性行為者「代言」或「緩頰」,我認為這反而也落入對各種生命主體的不尊重。

  所以,同樣的,無論是開趴、娛樂性用藥或是多人性愛,請尊重許多例如「我真的很想要也很享受在派對使用娛樂性用藥的性愛快感」的人。要瞭解的話,談結構性因素之餘,請千萬別刻意不談派對文化(我為什麼喜歡派對)、娛樂性用藥文化(我為什麼喜歡娛樂性用藥)、多人性愛文化(我為什麼喜歡多人性愛)、打野砲文化(我為什麼喜歡打野砲)等這些各種生命主體,面對生活千百種步調當中的一些共同慶典、狂歡或放鬆的時刻。

本文作者:爵士流理臺(週二專欄寫手)

爵士流理臺在Fashion Sex粉絲專頁於2015.1.6~1.18舉行【新春回饋:青春無敵小鮮肉】金門高中健美社的年曆抽獎活動,活動辦法請點此

arrow
arrow

    fashionsex106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